2010-12-25

甘露丸服用方式



金剛乗的甘露丸是一種加持聖物,在密宗大修行者的傳記裡常常會有甘露丸的文獻記載。

就連尊聖 達賴喇嘛來台灣訪問,他善意送給生病民眾的甘露丸都被議論為是否違反藥物管理法?哈哈,在台灣真是凡事泛政治化。
 
上圖中的各式不丹甘露丸,是幾位仁波切分別贈與我的。最右邊小顆的是傳統的樣式,不到半顆米粒大小;再來是體積比較大的甘露丸,甚至有寺廟蠟封印。近年來不丹體積較大的甘露丸是以中藥材為底,加入傳統甘露丸成分製成,所以體積都較大。

甘露丸不是藥(至少我這麼認為),是一種加持物,加持成分視寺廟或某位仁波切傳承而不同,不過其最重要的過程應該是都要經過眾多修行人持咒、誦經、回向的加持,這些才是甘露丸珍貴之處。有時候,佛寺中有加持過的甘露水,甚至一般寺廟的大殿中也有淨水供信眾飲用,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。

不論哪一種形式的加持物,服用者的「信心」最是重要,這種信心不是愚信,是要有理性、智識上的理解與接受,這樣的加持才會有強大的效果。否則加持只會淪為一種世俗的形式,沒有任何神聖性可言。

再者,加持也不可淪為商業活動,所以我認為要用金錢才買到,甚至像是網路拍賣、電視購物中的加持物,不買也罷。最尊聖加持是無價,所以當然不應該以金錢來衡量,更不用花錢買。
 
 甘露丸的服用方法

小顆的甘露丸,大概就一次一顆,含在口中讓其慢慢溶解。

大顆甘露丸,如果有外包(例如有布包紮或臘封)就先解開,然後泡進一杯熱開水中,讓其部分溶解即可趁水尚溫時喝下,剩下還沒溶解的甘露丸可以連杯子放進冰箱,待隔天繼續加入熱開水溶解後喝下,如此反覆幾天直到甘露丸完全服用完為止。泡了甘露丸的加持水,可以與家人分食,並不限一人服用。

服用甘露丸的時間,最好在早上或好日子,因為這時的佛菩薩加持最好。服用時如果能同時觀想有佛菩薩從腦頂門加持而下至全身,淨化全身,那將是最好。如何觀想,這視個人修持或習慣而不同。但是能在好時間好意念下使用甘露丸是很重要的。
 
如果可能,盡量向贈與你甘露丸的修行人詢問服用甘露丸的方法。佛法講求智信,一切的疑問都可以問清楚,何況甘露丸的加持或功效?只有當你對甘露丸有信心時,佛菩薩加持效果才能更有功效。
 
 甘露丸的保存方式

台灣氣溫濕熱,甘露丸容易發霉,所以可以密封好放在清淨之處,不要當成一般藥物放在冰箱。如果不服用,甘露丸可以裝在小盒中當項鍊配帶,有護身效果。除此之外,我最好的建議是:吃下肚子去最好。

萬一放久發霉了,那只好外觀擦一擦,再請修行人重新持咒加持,再泡熱開水喝下:再不行就泡熱水稀釋後撒在戶外與眾生結緣囉。
 
 

2009-04-18

2009年不丹旅遊季節

2009年不丹的旅遊慶典

9月23-27日(5日),首都廷布,札西秋宗(Trashichhodzong)的年度慶典
9月28-30日(3日),首都廷布,札西秋宗,
9月26-28日(3日),旺帝宗(Wangdi Dzong)慶典(離首都開車約3小時)

不丹個省區,全年都輪流舉行慶典,理論上何時去都可以。但對觀光客而言,須要考慮天氣與交通因素,因此9月幾乎是觀光重點月份,也因此,機票、旅館都要兩個月前先跟旅行社確定好才行。

9月首都廷布的策秋(Tsechu)慶典非常熱鬧,可說是經典,這期間可以飽覽廷布宗的建築藝術之美,同時欣賞傳統慶典儀式。

 
 

旅行相關事項:
●旅費:每日每人約250美元,費用包含食、宿、交通車資、英語導遊、景點門票。(確實費用要洽當地旅行社),司機小費。

●淡季旅費每日約200美金。

●旅費不含台灣經泰國轉不丹的機票。

●英文程度稍可的話,可以直接接洽不丹旅行社,並直接訂購泰國或印度來回不丹的電子機票。台灣到泰國或印度的航段機票就更容易了。

●入境時,在海關要繳交20美元的簽證費。

●不丹屬高山地形,往返道路崎嶇,所以,最好的、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四輪傳動的RV車,所以每輛車的載客人數少。團員人多的話,會形成小車隊。

●在不丹可以用美金直接購物、付費。至於信用卡只有在機場、首都區商店、旅館有用,所以美金現鈔比較實用。

●令人有安全感的國家、親切的國家,路上不怕被搶(雖然路上有印度人,但也很OK)。

●不丹人講英文,口音不重。

●不丹街上看到的東方臉孔,大多是日本觀光客。


 
 
 

2009-02-23

飯店很多,不只Uma Paro

 
不丹旅遊資訊不是那容易獲得,雖然網路資訊多,但是沒去過還是會很陌生。

因為梁/劉而知名的Uma Paro其實比較適合高檔(非常高檔)的旅遊,而且不是在首都,這一日的住宿費用已經遠比每天200美金的規費高出許多了。

我住在不丹首都廷布市區的YEEDZIN GUEST HOUSE,價格十分合理,因為單人房空間太小所以一個人住雙人房(兩張單人床),每天才不丹幣1300,折合新台幣1100不到,而且還給我20%優惠折扣(因為熟人訂房)。住宿品質是不錯的,大概台灣3星等級,房間乾淨,沒冷氣(在不丹不需要冷氣),有餐廳,服務態度很和善(我在不丹還沒見過一個不和善的人)。同樓進出還有日本人住宿,所以品質是可以接受的。

第一次住了3天,帳單結下來不丹幣3510含稅,大約新台幣2900,夠合理了吧。喔喔,都沒附早餐,而且是旅遊淡季的價錢。


 
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
 
 YEEDZIN GUEST HOUSE外觀
 

  YEEDZIN GUEST HOUSE的餐廳
 
 

2009-02-22

學習不丹人的相互扶持以對抗不景氣

 
在不丹,可以感受到親戚、朋友間的扶持關係是快樂的重要泉源。或許從這裡,我們可以重拾台灣社會中本有的良善、關懷,只要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點,許多人就可以從經濟泥沼裡脫困。
 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問不丹的朋友,那裏有沒有感受到不景氣的問題?

得到答案是:「沒有。感受沒有太大差別。」

這讓我想到問題背後的可能:

1.賺觀光財的不丹人,還沒到旅遊旺季,所以還感受不到明顯差異。

2.不賺觀光財的不丹人,金錢需求原本低,自給自足下,生活條件也沒多大損失。
---------------
 
這個問題引發另一個想法,就是,如何從不丹人的快樂生活中學習一點智慧,來渡過景氣寒冬?

這問題,只從「保持樂觀」的精神性上發展是不夠的,我覺得應該學習不丹人的「相互扶持」生活態度。

不丹人,親戚之間的照料是十分理所當然得,偏遠、鄉下的遠近親戚到城市時,一定是吃喝睡在親戚家中,儘管空間不足,需要席地而睡,他們也一定是住在親戚家中的,沒有外食外宿的道理。這樣的負擔,卸下「面子」問題,雙方並沒有太大壓力,因為理所當然。

回到當前景氣差,失業率攀升的問題上:目前大家不是沒錢,而是恐慌心態導致通貨緊縮,現金流動性差,有錢也不敢多花。

突然間,擺攤、市集小販多了許多,這些小本創業者許多都是半路出家,認為另謀出路或是一個辦法。所以,基於互相扶持的想法,我們可以花些小錢在各種消費上,買些小吃、買些不奢華的商品,鼓勵小型創業者的事業,

另外,接濟臨時有難的親友,親友間互相扶持,聚少成多。

錢不要只留在自己口袋裡,有流動,就可以給需要協助的人提供希望與機會,互相扶持撐過這個經濟寒冬是有可能的。

「相互扶持」推動這個觀念,可行嗎?

原本,華人社會就有互助網絡,只是追著錢跑的經濟發展過程,人跟人越來越疏離了。現在正是重補社會、家庭網絡的好時機。

細節還要再想想。我需要一句slogan
 

2009-01-11

曬冬蟲夏草


 
 
趁著寒流來之前的有陽光日子,我把不丹寄來的冬蟲夏草來出來曬太陽。

很少人知道不丹有產冬蟲夏草,不丹很早就有開採冬蟲夏草了,開採地區位於靠近喜馬拉雅山的省份,高度在四千以上。採收後的冬蟲夏草都是國內用,另外就是與歐美國家進行醫學合作研究用途,大多是用在研究抗癌療效。3-4年前,不丹政府為了抑制鄰國入盜採不丹的冬蟲夏草,因此將開採條件明確化,一方面增加稅收,另一方面是為了有效管理。

不丹的冬蟲夏草是一年開採一次,合法的開採人必須在高山上尋覓蟲草的蹤影,開採期結束後把蟲草曬乾再帶到拍賣會進行正式的拍賣交易,縱使出口也必須具實申報。

台灣目前可以買到的都是產自西藏青海的「黃眼」品種,而不丹的冬蟲夏草是俗稱「紅眼」品種,體色略帶褐色,味道帶有中藥材的香氣。
 
 

2008-11-27

後來,我印了桌曆



2009年不丹風景桌曆

參考:瑟瓦拉計畫

2008-08-06

 

  
依然可以感受到山上浮雲輕風的涼意。
 
 

 

2008-08-05

瑟瓦拉之路(Sewala)

 

 
要到瑟瓦拉,必須從普拿卡宗出發,沒有車子,只能靠「11路公車」,迢迢路程是16公里的曲折彎轉山路,從標高1300公尺高度逐漸攀升到2700公尺,或容間歇休息,共需耗時6小時,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。沿途林相豐富,從亞熱帶的闊葉林到寒帶的針葉林,光看樹種就約略可猜出高度變遷。

正逢六月夏雨時期,老天爺灑下的雨水浸濕了林間每片葉子,同時撫育腐葉中的寸寸生機,部分泥濘路段除了小心步伐以免滑倒之外,還得要提防藏身落葉間伺機突襲行人雙腳的吸血山螞蝗;這上山的路不是觀光路線,而是三百年來佛教行者堅決意志走出來的修行之路,渺渺人煙,艱難道途。

山嶺的靜謐與天光,舉世皆然,不過在瑟瓦拉,還可隱約聽見三百年來發自寺廟迄今未曾間斷的經咒迴盪。
 
 
 

 

2008-08-04

 

 
 
 
 
 
 
  
 
 

 
 
在去不丹之前,對不丹建築的屋頂接榫、窗櫺結構就很感興趣。期間也遇到一位不丹傳統建築的國寶級老師傅,不丹政府還派他到日本觀摩唐式建築的技巧。

我用B6鉛筆畫下大殿局部外觀,省去部分難以用B6負荷的複雜線條(哈哈,省去的還真不少),目的只在練習觀察力。這樣的練習通常由某一個點展開來,進而發展成小區域,最後才是完整畫面。

有趣的是,手繪與照相不同,難畫的部分就輕描淡寫帶過去吧!例如,左邊樓梯的那個「黑影」,其實是----佛學院院長!(至少,我覺得光頭畫得還蠻像的哩)
 
 
 
 

2008-08-03

 

 
 
 
 

2008-08-01

你可以再靠近一點

 

 

自拍!

重點不在於

紅海中的例外

而是那

調皮

V字
 

 
 

 
 

2008-07-31

 

  
 
 

 

2008-07-28

疊疊樂


 
清苦的出家生活中可不可以有娛樂?

當然可以!
 
瑟瓦拉佛學院的作息,週一到週五,從清晨六點半開始,直到晚上十點就寢。白天以學習為主,晚上七點到十點則是自修時間。

自由活動時間則在星期六晚餐後,到星期天整天。

因為事前有做過「功課」,研究後決定從台灣帶了一盒「疊疊樂」過去。這東西符合山上的條件,免電池、玩法簡單、適合多人玩、樂趣。

果然不出所料,星期六晚餐後,搬出客房的桌子,比手劃腳解說後分組玩了起來......

這時山上的溫度只有12度,熱絡的遊戲裡,山上寒意似乎不成問題。大夥一直玩到天色已暗,耗盡客房的太陽能日光燈的電力,才終於在漆黑中散去笑聲。

那輸了的隊伍呢?

罰唱一首唱歌!
 
曲終人散後,獨自待在沒有燈光的客房裡,還能隱約聽見笑聲迴盪......
 
快樂其實很簡單。

 
 

2008-07-26


● 普拿卡,瑟瓦拉佛學院,海拔2700公尺。
 
 
 

2008-07-25

故事


滿山晨霧是一天浮雲的開始

  

 
 

2008-07-22

傳統不丹菜

嘴叼嗎?勸你不要去不丹。

先告訴你,曼谷飛不丹的不丹航空班機,機票價格上達兩萬多新台幣,可是機上提供的餐點選都沒得選,只有一種,而且菜色全素。

在不丹期間,除了住廷布飯店的早餐,其餘幾乎全在不同家庭中用餐,所以吃過的不丹菜算是很具代表。這裡的菜色簡單,蔬菜、辣椒、起司是基本食材,雖然不丹人也有肉食,但是下面照片裡的菜色,全素。


●招待客人,奶茶、茶點是必定有的喔;主人殷勤的招呼,一杯又一杯的鮮奶茶就這樣下肚,天氣微寒時感覺更棒。


●哇,招牌菜 ema datsi(辣椒炒起司);使用新鮮的辣椒當成菜,與起司一起煮。不會很辣,辣中帶Q,口感比焗烤還好吃,非常下飯,是不丹國菜。 
 
 



●非常特別的不丹主食,製作費時,得先把米煮熟後搗成糊狀,類似「粿」,然後塗在圓鍋內邊,再淋上芝麻糊、橄欖油。分食的時候要切成一片片。 
 
 
 

●豐盛的晚餐,用來招待遠到的訪客。不丹家庭的三餐通常比這個簡單許多,特色是飯吃很多,菜很少,幾乎沒湯,配上白開水或奶茶,與華人習慣相反。
 
 
 

●不丹稻米的顏色略帶紅紫,就像盤中一樣,熟米軟Q不黏。因為招待客人,所以菜餚才會盛放在小碗中。喔,有辣,因為有杯白開水。
 
 
 

●簡約、辣味、辣而不麻,是不丹菜的特色。通常這樣用盤子裝飯、一兩道菜,就是不丹民眾的三餐了,「民以食為天」這句話在不丹不適用。
  

兩任不丹國王

 


不丹最火紅的父子檔:第四任國王 Jigme Singye Wangchuck 和現任年輕國王 Jigme Khesar Namgyal Wangchuck 。
 
翻拍自朋友家中相片。 
 
 

2008-07-21

快樂來自於分享

 

 
眼熟吧,是不丹的「檳榔」。

不丹吃檳榔跟台灣一樣,三種成分混合:一片葉子、塗上白色的醬、檳榔果實(對吃檳榔沒研究,所以說不清楚確實成分)。檳榔長於不丹南部,在不丹期間,連棵檳榔樹也沒見過。

吃檳榔沒啥奇怪,奇怪的是這個禁止公開抽煙的國家,不止男人吃,女人也吃;在家人吃,連出家人也可以吃;不止平民吃,連皇室都吃;而且不只平時吃,更是重要節日宴請賓客的必備,真可謂「全民運動」。

不丹人身上如果帶有檳榔,一定會拿出來分享;不請吃檳榔是很吝嗇的行為,所以常見到不丹人握手寒暄後,隨即從衣服胸前的袋子拿出檳榔,你一顆我一顆。聽說以前不丹人認為牙齒要「黑黑的」才叫漂亮,現在逐漸改觀了。

很不一樣的是,不丹人不會亂吐檳榔汁,曾經我懷疑不丹檳榔是可以吃下去的,因為沒看到人吐檳榔汁,甚至檳榔渣(至今,我還沒看見過任何一個不丹人吐出檳榔渣,真是有些觀察力不足)。直到第一次被請吃檳榔才知道,檳榔渣可以吐出來。

好吃嗎?答案是:口味接近台灣檳榔。

  
話說:
如果梁朝偉和劉嘉玲的婚宴中少了檳榔,就不能算是傳統的不丹婚禮了。
 

 

●延伸閱讀:鄭漢文,塔山文集,民族植物隨筆,〈檳榔〉
 

2008-07-20

uma paro

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
www.uma.com.bz
● 梁朝偉和劉嘉玲舉行婚宴的uma paro飯店位於帕羅河谷,離機場應該只有20分鐘,離帕羅市區也只有15分鐘車程;帕羅河谷的路是典型的不丹公路,窄而且崎嶇不平,容不下雙方來車直行,車速勉強有50公里。
 
這一區的觀光飯店都是隱身在樹林,離開主要道路拐個彎就到;相對於首都廷布,帕羅所有飯店的特色就是低調許多,那裡除了遠眺山景外,就只有新鮮空氣跟啾啾的鳥鳴,是不是五星級就不重要了。



● 美麗的帕羅河谷。左下方房屋聚集處是帕羅市區;uma飯店就在沿著河流往後更深處的某個山腰。
 
 

2008-07-19

王子與公主



這是難得一見的相片,翻拍自朋友家中,是不丹第四任國王 Jigme Singye Wangchuck 一年半前退位時與其王子與公主的家庭合照。現任年輕國王Jigme Khesar Namgyal Wangchuck 是大兒子,因為已經繼位為第五任國王,所以沒有出現在相片裡。

至於皇后呢?這.....有點難!

第四任國王娶進四位「皇后」,而且是同一家人四姊妹,所以如果要拍這種家庭沙龍照,真不知道四位皇后要如何安排位置才好!

我是看過國王與四位皇后出現在同一場合的照片,國王站前面,四位皇后一排站後面。

此外,不丹建國至今剛好滿100年,歷經五任國王,因此許多地方都掛有五任國王的肖像,並展覽百年來政治、文化、環境、文物的變遷。

不丹人愛戴國王到什麼程度?

觀察是,每個商店(即使是小雜貨店)、政府機關,公司,甚至每個家庭,都懸掛有國王的相片(才不是印在日、月曆上),而且不止一張。

每每跟不丹人談起國王,他們是打從心底真心尊敬,這對沒有皇室,只有政客的台灣人來說,有點難以想像。

 
 
話說:
不丹可以收看大陸央視頻道,所以他們也很難理解,為什麼台灣民眾會公開罵總統。

 
 

2008-07-18

逛廷布

 

● 從山上鳥瞰廷布,城市位在美麗河谷中間,攝影所站的地點,正在興建一座世界最大的佛像,是不丹未來的新地標。
 

● 首都廷布人口約有6萬人,海拔2300公尺,雲層彷彿就直接貼在城市上頭。如果點選圖片,中間位置可以看到金頂宏偉的廷布宗。這裡空氣非常乾淨,直視距離非常遠。(觀察:不丹人近視的很少)
 

● 位於市區的佛塔,是為了紀念國王而修建,白天可見許多老人家在此轉經繞塔。
 
 
 


● 位於市區中心的大廣場,是市民舉辦大型慶祝活動的場所。左邊有一排的轉經輪,不丹人經過時會趨前轉動經輪。
  


● 不丹全國不見紅綠燈,只有這座位在市中心道路的交通指揮亭非常搶眼,上下班時間有警察在此指揮交通。圖中第一輛廂型車是標準「小黃」。 


● 市區建築櫛比鱗次順著斜坡而建,每棟都是一個小商城,即使是商用建築,外貌依然必須遵循不丹傳統風格。這裡沒有麥當勞,也沒有星巴克,看不到世界任一大品牌的招牌。 
 

● 商店還沒開張,成群的鴿子在晨曦中覓食,時間、空間在鴿群咕咕聲中悠閒的開展。廷布的商店通常在8-9點左右開張,到了晚上8點就陸續閉店,只剩下幾間砰砰作響的酒吧。
 
 

● 市區所有建築都很「不丹」,這是不丹國家銀行。
 
 
 


● 沒錯,是電影院,但是沒看見很多人進出。(話說,不丹的有線電視也有好幾十台,不比台灣差)
 

● 星期六的下午,可愛的小沙彌也出來逛街。注意到後面的RV車嗎?不丹的好車都是類似的RV車,因為不丹都是山路,起伏大,路況也不好,開RV車比轎車安全。
 
 


● 離遠商業大街,這裡呈現的是更真實的生活,一樓的小雜貨店供應社區居民所需。 
 
 


● 星期日的廷布大街很不一樣,路上多了許多時髦、穿便服趴趴走的年輕人。置身在傳統與現代之間,不丹人似乎很能適應。
  
 
  
 
● 市區的商店非常多元,有專賣觀光客的商店,也有衣物、食品、雜貨、電器......等日用品商店,岬英語攏麥A通。
 
 


● 星期日的大街出現很多印度人;這些人通常在不丹擔任苦力,例如修路、蓋屋、賣肉......等等不丹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。一到假日,印度人都到街上「懇親」。
 
 

 

2008-07-16

快樂的來源

 


影片是我受邀參加一個家族慶祝聚會所拍攝,絡繹不絕的親友賓客帶著祝賀的「哈達」(白絲巾)與賀禮從各地趕來,聚會從下午四點持續到晚上十點;而圍成圈的傳統跳舞讓每一個人可以輕易加入,人多圈大,人少圈小,唱著、跳著伴隨出錯的尷尬笑聲。看了一晚的舞蹈形式,除了圈圈還是圈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 
不丹並不完美,所得偏低,絕大多人民屬於勞動階級,但是為什麼稱上是「快樂國」呢?快樂的要素很多,財富是快樂來之一,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。

我的觀察中,「心靈富足」是不丹人民快樂的泉源,特別是不丹人的人際關係特別和諧。如果從行為經濟學來討論,那就是社會規範遠高於市場規範;也就是人民對家庭、親友、社群、宗教的重視程度高於市場經濟。

跟任一個不丹人在路上走,不消幾分鐘他就會碰到親戚、朋友。甚至開車在路上,停好車之後,不知哪裡冒出來的朋友又找上來了,說是路上看見我們開車,所以跟過來打聲招呼。

還有,不丹的家庭、親友關係非常緊密,外地來的親戚絕對是在吃、住在親戚家,縱然主人必須打地鋪也無妨。一到用餐時間,一個個來借住的親戚會冒出來,絕沒有在外用餐或住在旅館的道理。他們的觀念或許跟台灣二、三十年前一樣,親友互相扶持,連對陌生人也一樣客氣。

 
 
 

2008-07-15

臥底二人組


 

 
 
 
 
 
 
 
 
 
 
 

四海之內皆兄弟,何況" We are family."
 
拍到這裡,有人說:「你們長得像兄弟。」我一看,咦!真的有點像。原來他也是從日本來「臥底」的,放下相機我們聊了一下東京經驗,之後請旁人為我們留下「臥底二人組」合照紀念。

這天在慶祝宴會上,戶外搭起三個大帳棚,我原本一直當個安分的來賓,吃吃喝喝,後來不知怎麼,一時興起主動充當主人家的攝影師,為全場川流不息的賓客留影,由於現場還有BBS(不丹國家廣電)的攝影師在拍攝紀錄片,許多不認識我的客人都以為我是BBS的記者!直到碰到幾個熱情的不丹人用宗喀語問話,而我只能傻笑回應後,身份才被揭穿,「臥底」身份才曝光。

手機在不丹算普通(大部分是NOKIA),相機在不丹則很稀奇。我穿梭在兩三百位賓客之間,每拍一次必定把相機給遞過去,讓他們觀看自己在LCD螢幕的模樣,這個舉止引發不小騷動,因為不丹人真的很少有相機可以照相;雖然拿不到照片,但還有人要求我特為他們幾個朋友合照。離開不丹前,我把近百張相片、錄影的電子檔留給主人家,也算沒有白吃一場。
 
 
 


 
 

2008-07-13

廷布宗裡的寺廟


  首都廷布宗裡寺廟大殿的釋迦牟尼佛,左手托缽,右手結觸地印(剛好被柱子擋住),國家重要法會在此舉行,通常不對觀光客開放。
 

  左方建築是寺廟外觀。 



「宗」是以石塊堆砌而成的堅實城堡,是不丹政治、宗教合一的場所,內部建築華麗,處處是佛教意涵的浮雕、壁畫;廷布宗裡有八百位出家人,同時也因為是國王、高階政府官員辦公、接見外賓場所,戒備格外森嚴,民眾進出都必須穿著正式服裝。

不丹重要的建築、文化資產,幾乎都不准觀光客在內拍照,甚至只能在外瀏覽,不能入內。戒備森嚴者如廷布宗,遊客只能在圍牆外遠遠取景,想進去?門兒都沒有!這次特別幸運能入內參訪,在世尊殿、護法殿內禮佛,並受以寶瓶甘露水,實在幸運有加。


 
 

遠眺喜馬拉雅山的108尊聖佛塔

 

 

  
 
 
 
 
 

「放下,不要想抓住什麼......」站在佛塔高點,心裡有個聲音浮現;突然覺得,這裡的風景只能把握當下,靜心感受,相機已經不足以紀錄下這一切。

這108座尊聖佛塔,位於廷布往普拿卡公路上的最高點,海拔約3100公尺,佛塔比櫛羅列成一個橢圓小島,位在馬路中央,是不丹第四任國王的皇后發心修建,四周盡是蒼鬱勁拔的寒木,氤氳雲海,空谷鳥鳴,天寬地闊之感。四次經過這裡,氣溫都是15度C,卻只遇上一次好天氣,其餘皆是細雨霏霏。

置身此地自有空靈幻化,渺渺人生的感受。最後一次經過這裡時,我請求能再短暫停留,經行繞塔;四周寂然,幾許身影踏著輕緩的步伐順時鐘而繞行,祝願眾生一切無礙。
 
 

2008-07-10

首都的菜市場

 


 


想要瞭解一個國家民眾真實的生活,一定要逛逛他們的市場,而不只是觀光手冊的景點。

週六下午沒事,獨自從旅館走20分鐘,特地去逛逛廷布的菜市場;這是不丹規模最大的市場(因為在首都嘛),每週只有週五下午、六、日才有開張,位於湍急河邊,與廷布主要街道隔著河相望。跟台灣市場相比,這只算是「小喀」,但在不丹卻是最大的市場。從上方馬路望下去,人聲鼎沸,旁邊停車場的車輛平添熱絡氣氛。因為市場一星期只開三天,許多不丹人就在這時來張羅一週的三餐菜色,不熱鬧也得熱鬧。

不丹人很環保,幾乎都是自備菜籃來市場,用塑膠袋裝回去的很少。聽說塑膠袋是禁止進口,連我在一般商店買東西,店家給的都是環保袋。

菜菜菜,都是菜、各式辣椒、水果、起司或雜糧乾貨,整個市場沒在賣肉!

不丹人不殺生,所吃的肉類(含魚肉)由印度進口,肉販也都是印度人,就連賣肉的店面都位於不起眼的街角、巷弄內;對不丹人來說,賣肉不是光榮事。

逛遍市場,想下手每些東西,東挑西選最後跟趕一個印度女孩買一斤小甜李,60元不丹幣。為什麼跟印度人買?因為怕在市場賣東西的不丹人不會講英文,至少印度人還會通英文,以免落得比手劃腳的下場。我用不丹幣100元買,回旅館才發現印度人找我40元印度紙幣,後來才知道印度幣與不丹幣是一比一,等值可以流通。
 
 
 
話說:
不丹人的飲食其實很簡單,不像台灣大啖美食還名為「以食為天」。不丹的葷食也不強調「新鮮」等特色,乾肉、乾魚就已經可以接受了,很符合佛教「三淨肉」要求,也沒有大塊肉上餐的情形,遑論類似清蒸魚、豬蹄膀、醉雞等整盤上桌的景況。同時不丹國王下令,全國禁止釣魚,所以廣闊湍急的河道,或見老外觀光客急流泛舟,就是沒見人垂釣。我聽見河裡的魚兒說:「我們很幸福。」

 

2008-07-09

田園樂章

 


 
這天我睡在很有歷史的Amrimo(阿姆汝莫)屋子裡。 

都市住久了,有時真會逐漸喪失熟悉大自然樂音的敏感度。

「咯、咯、咯......」天還沒全黑,只聽見間歇的聲音從田埂旁傳來。

「這聲音是什麼?」我好奇問,一邊搜尋聲音來源,還得一邊謹慎腳步,以免採到田埂上的牛糞。牛糞是不臭啦,但是我可不想這樣再走好幾天。

「Frog」

咦......怎麼跟台灣聽的不一樣!氣定神閒,大約3、4秒才叫一聲。

到了晚上,傾盆大雨,我睡在房子二樓的邊間,窗外間歇響著「咚、咚」聲。習慣了都市建築門窗的緊錮,這田野間的「怪聲」反倒成了雜音。

究竟是什麼聲音?我摸摸枕頭旁的手電筒,起身下床往窗外一照.....

原來,是繫在牛脖子上的銅鈴,隨著牛的晃動而形成溫溫吞吞的暗夜呼喚。

最後,清晨五點,大嗓門的公雞聲嘶力竭一叫......,不醒也得醒。我還以為不丹的公雞有帶擴音器,超大聲的咧。

而整晚最親近、最熟悉的聲音是啥?針刺的「嗯....嗯.....」作響。

沒錯,跟台灣一模一樣的 mosquitoes

不丹人不殺生,睡在這百年歷史的屋裡不敢造次,只得把被子拉高,蓋住全身。


話說:
不丹人不殺生,連蒼蠅也饒過,所以住家有個怪現象-----蒼蠅多(跟台灣相比是多一點)。有次作客,天花板有許多蒼蠅,我談起台灣有專門黏蒼蠅的貼紙,女主人則半開玩笑說:「不丹沒這種東西,但是有時蒼蠅多到連她也想要打死幾隻」。是這次在不丹聽過「最血腥」的一句話了。